联系我们
稿件查询:
投稿咨询:
投稿邮箱:
杂志信息
杂志名称《中等数学》
主办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数学学会;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
出版周期:月刊
ISSN:1005-6416
CN:12-1121/O1
出版地:天津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邮发代号:6-75
创刊时间:1982
期刊荣誉: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
精品论文
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从国家层面更加深入系统地考虑“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高中历史课标明确提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是五大历史核心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人是历史学习的主体,关注人文,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明确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取向:培养有家国情怀的现代公民。
  一、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培养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单调平淡的说教式的家国情怀教育往往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光、影、声、电的效果,播放有关家国情怀的历史图片、视频、歌曲等,让学生产生油然而生的无比敬仰和崇敬。化枯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讲述为直观生动的体会,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四大发明的视频,使学生感受到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等四大发明不仅推动了中国文明向前发展,也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伟大进程。学生作为华夏子孙自然感到无比自豪。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触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的情感说教。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深化家国情怀
  新课程改革由于教师观念的转化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了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由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由感悟历史到理解历史,由理解到体验,进而探索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开展探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探究性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愉快地接受各种思想教育,家国情怀教育也不例外。例如,开展历史故事会、演讲比赛、历史知识抢答竞赛、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活动,都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弘扬乡土教育,触发家国情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融入乡土教育。作为一个感性的人,不管身處何地,内心深处都有一股思乡、怀乡的情结。这种对家乡人文历史的关心、热爱往往会升华为对国家命运、民族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史时,我告诉学生,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是古代中国繁荣昌盛的集中体现。生长在泉州的学生们从内心发出了一种自豪感。尤其是宋元时期的泉州,作为国际性都市也成为一种国家骄傲。通过探究古泉州历史引发学生思考:作为当今的泉州人,我们将如何重振宋元雄风呢?进而激发学生振兴家国的情怀。
  在乡土教育方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民俗古迹,等等。例如,在讲到台湾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闽台缘博物馆,让他们了解很多台湾人民是从大陆尤其是泉州迁徙过去的,他们的根在泉州。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维护祖国统一之情。
  四、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培育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也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以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走进丰泽》为例,让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并热爱自己的家乡,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开发乡土资源,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家国情怀教育。
  总之,家国情怀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报国强家的志向,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中学生是建设国家的栋梁,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能促使他们积极关心国家事务,激发他们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精神动力,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整理收集:中等数学杂志官方网站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8 《中等数学》杂志社 稿件查询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